【視頻】用發酵好的青飼料飼喂土雞三黃雞,節省飼料改善飼養環境,還可以提供肉蛋品質,有利無弊值得推廣
在現代養殖業追求可持續發展與經濟效益的浪潮中,一種依托高糖牧草與微生物技術的創新養殖模式 —— 利用 “99 多功能飼料發酵劑” 發酵牧草養雞,正憑借其顯著的優勢,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。這種模式不僅能大幅降低養殖成本,更能提升雞群健康度與雞肉品質,為傳統養殖業注入綠色動能。
一、發酵牧草的制備工藝與核心原理
(一)原料選擇與預處理
發酵牧草的制作以高糖牧草為核心原料,糖蔗 3 號、高稻草 2 號或玉米桿等均是理想選擇。將其粉碎至適宜粒度,為后續發酵奠定基礎。此類原料不僅來源廣泛、成本低廉,更富含膳食纖維與碳水化合物,是微生物發酵的優質底物。
(二)黃金配方與混合工藝
每噸粉碎牧草需搭配 1 包 “99 多功能飼料發酵劑”、100 公斤玉米粉與 2 公斤食鹽。其中,發酵劑蘊含產朊假絲酵母、枯草芽孢桿菌等多種功能菌群,通過分解牧草中的纖維素與果膠,將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吸收的小分子營養,同時合成維生素、氨基酸等活性成分。玉米粉提供發酵所需的能量底物,食鹽則起到調節滲透壓與抑制雜菌的作用。三者與牧草充分混合,形成利于微生物繁殖的微生態環境。
(三)精準控濕與密封發酵
將混合物料的含水量嚴格控制在 50%-60%,這一區間既能滿足微生物代謝需求,又可避免水分過多導致的厭氧腐敗。隨后,將物料裝入發酵袋或桶內,通過壓實工藝排出空氣,創造嚴格的厭氧環境。在 25-30℃的適宜溫度下,經過 5-7 天的發酵,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代謝,使牧草產生酸香氣味,質地柔軟多汁,標志著發酵成功。
二、科學飼喂體系的構建
(一)混合飼喂的營養均衡策略
發酵牧草并非獨立飼料,而是作為肉雞日糧的有機組成部分。建議采用與普通飼料混合的飼喂方式,通過科學配比實現營養互補。普通飼料提供蛋白質、礦物質等基礎營養,發酵牧草則補充膳食纖維、活性因子與部分能量,二者協同作用,確保雞群攝入全面均衡的營養。
(二)分階段動態調整添加比例
發酵牧草的添加量遵循 “前低后高、循序漸進” 的原則,根據肉雞生長階段靈活調整:
育雛期(1-21 日齡):初次添加量控制在飼料總量的 10%。此階段雛雞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,低比例添加可讓其逐步適應發酵牧草的口感與成分,同時避免因膳食纖維過多影響營養吸收,確保雛雞獲得充足能量與蛋白質,打好生長基礎。
育成期(22-42 日齡):可將添加比例逐步提升至 20%。隨著雞只消化功能增強,對纖維的耐受度提高,增加發酵牧草攝入能促進腸道蠕動,改善消化效率,同時降低飼料成本。該階段是肉雞肌肉與骨骼快速發育的關鍵期,需注意保持飼料中蛋白質水平不低于 18%,確保生長速度。
發酵質量監控:每次取用發酵牧草前,需觀察其色澤、氣味與質地。優質發酵牧草應呈黃綠色或棕褐色,具有濃郁的酸香或酒香味,質地柔軟松散,無霉斑、黏連或腐臭味。若發現顏色發黑、有酸敗味或結塊現象,表明發酵失敗,需立即停止使用,避免雞群中毒或引發消化道疾病。
逐步過渡適應:首次引入發酵牧草時,需采用 “7 天過渡法”。第 1-2 天,在原有飼料中添加 5% 的發酵牧草;第 3-4 天,增至 10%;第 5-6 天,調整為 15%;第 7 天及以后,根據生長階段調整至目標比例。在此過程中,密切觀察雞群采食、糞便與精神狀態。若出現腹瀉、采食量下降等異常,應減緩過渡速度或降低添加比例,必要時咨詢獸醫。
營養動態平衡:定期檢測飼料原料與發酵牧草的營養成分,根據檢測結果調整日糧配方。例如,當發酵牧草中粗蛋白含量高于預期時,可適當降低普通飼料中豆粕的用量;若粗纖維含量偏高,則需增加維生素 A、D、E 等脂溶性維生素的補充,以保障雞群健康。同時,確保飼料中鈣磷比例維持在 1.2-1.5:1,滿足骨骼發育需求。
三、發酵牧草養雞的多維價值
(一)經濟效益顯著提升
飼料成本大幅降低:以每噸普通肉雞飼料成本約 3000 元計算,若育肥期添加 30% 的發酵牧草,每噸混合飼料成本可降至約 2400 元。按每只肉雞全程消耗飼料 5 公斤計算,每只雞飼料成本可節約 3 元左右。以萬只肉雞規模為例,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省成本超 30 萬元。
養殖效率全面優化:發酵牧草中的益生菌與酶制劑可提高飼料消化率,料肉比可降低 8%-12%。同時,雞群健康度提升,成活率從傳統養殖的 90% 左右提高至 95% 以上,減少因疾病導致的死淘損失。此外,發酵牧草促進肉雞生長速度,出欄時間可縮短 3-5 天,加快養殖周期周轉,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。
(二)生態效益引領綠色養殖
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:糖蔗、稻草、玉米桿等原本作為農業廢棄物的作物秸稈,通過發酵轉化為優質飼料,實現 “變廢為寶”。據測算,每噸牧草發酵可消耗約 1.2 噸作物秸稈,萬只肉雞養殖場年消耗發酵牧草約 300 噸,相當于消納 360 噸農業廢棄物,減少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,助力鄉村生態振興。
養殖污染減量減排:發酵牧草中的益生菌可調節雞腸道微生態平衡,減少腸道有害菌繁殖,降低糞便中氨、硫化氫等惡臭氣體的排放。據檢測,使用發酵牧草后,雞舍內氨氣濃度可降低 40%-60%,改善養殖環境,減輕對周邊居民的影響。同時,糞便中有機物含量降低,更易于后續堆肥處理,實現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與資源化利用。
(三)產品品質實現躍升
雞群健康狀態卓越:發酵牧草中的益生菌與免疫活性物質可增強雞體免疫力,顯著降低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等疾病的發生率。養殖實踐表明,使用該模式的雞群發病率比傳統養殖降低 50% 以上,減少抗生素使用量 80% 以上,符合當下 “無抗養殖” 的行業趨勢,生產出更安全、健康的禽產品。
雞肉品質提檔升級:發酵牧草喂養的肉雞,肌肉中肌苷酸、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顯著增加,肉質更鮮嫩多汁,風味更濃郁。經檢測,其肉質 pH 值、嫩度、多汁性等指標均優于傳統飼料養殖肉雞,符合高端消費市場對優質禽肉的需求,可實現溢價銷售,進一步提升養殖收益。
四、風險防控與未來展望
(一)潛在風險與應對措施
發酵失敗風險:溫度過低、水分控制不當或密封不嚴均可能導致發酵失敗。可通過安裝溫控設備,將發酵環境溫度維持在 25-30℃;使用濕度檢測儀精準控制物料含水量;定期檢查發酵容器密封性等措施加以防范。同時,可預先進行小批量試發酵,成功后再大規模應用。
營養失衡風險:過度依賴發酵牧草可能導致部分營養缺乏。需建立完善的飼料營養檢測體系,每月至少檢測一次發酵牧草與日糧的營養成分,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配方,確保氨基酸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均衡供給。
(二)行業發展趨勢展望
隨著消費者對綠色、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斷增長,以及環保政策對養殖業的要求日益嚴格,發酵牧草養雞模式作為一種低成本、高效益、可持續的養殖方式,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。未來,可進一步加強以下方面的研究與應用:
新型牧草品種篩選:開展高糖、高蛋白牧草品種的引種與馴化研究,提高牧草產量與營養價值,降低原料成本。
微生物制劑優化升級:通過基因工程、代謝工程等技術手段,改良益生菌菌種,提高其對牧草的降解能力與產酶活性,進一步提升發酵效率與飼料品質。
智能化養殖系統融合:將發酵牧草制備、飼喂過程與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相結合,開發智能化養殖管理系統,實現發酵參數實時監控、飼喂量自動調節,提高養殖管理的精準性與效率。
發酵牧草養雞模式是農業科技創新與養殖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實踐,它不僅為養殖戶開辟了降本增效的新路徑,更樹立了綠色養殖的新標桿。在鄉村振興與 “雙碳” 目標的大背景下,這一模式有望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推廣應用,引領養殖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。
購買產品與技術咨詢請聯系我們我專業技術員:黃宇賓13878808412(微信同號)
- 上一篇:【視頻】告別傳統養殖焦慮:益生菌開啟肉雞養殖“省心模式” [2025-06-17]
- 下一篇:小雞拉血便別慌!一例球蟲病的治療全過程 [2025-06-17]